跑一次全搞定 住建部点赞南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南京日报 2018-10-22
住建部点赞南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跑一次腿,审批程序上网全搞定
企业法人付先生准备在南京投资一个产后护理中心,准备好相关审批材料后,他来到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将材料递交给规划窗口。交完材料,付先生的“跑腿”工作就算结束了,土地审批、城乡规划、申报立项直至获得土地使用许可、工程许可等,规划、建委等部门将同时或者分步骤予以办理,40个工作日内将完成全部审批工作,他还可以在网上查看审批进度。“跑一次腿,什么事都不用烦了,而且上网就能查到我准备投资的项目周边有哪些功能区配套,这个投资项目有没有前景,看看区域规划就了解了。”
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后,项目投资人“一身轻”。全国试点、江苏唯一,南京是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肩负着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今年8月,随着“多规合一”平台的上线试运行,南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日前,住建部来南京调研时,对我市试点工作表示充分肯定。
一个窗口全搞定,审批时间明显缩短
“这不是我在南京投资的第一个项目,之前有个项目,从递交材料到审批完成,差不多用了10个月。”付先生说,以前一个项目要落户,土地审批要找国土部门,城乡规划要找规划部门,后面还涉及到建委、环保、城管、卫生、公安消防等等,一个个部门跑下来,时间都过去了至少大半年。
付先生所说并不夸张,市规划局局长叶斌介绍,由于审批程序多、主体多、时间长,工程建设项目一直是行政审批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存在的痛点和堵点主要是项目落地难、审批手续繁、审批时间长、提交材料多。”他介绍,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工程项目审批涉及产业导向、空间布局、资源统筹等方面的权力事项分散在各职能部门,过去信息共享体系还不够健全,审批路径不优化。
作为全国16个试点城市之一,南京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自加压力,将审批多窗口改为一个窗口,审批目标锁定为“864”,即除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外,政府投资项目从申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证阶段到办理产权登记,审批时间控制在80个工作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用地到办理产权登记,审批时间控制在60个工作日内;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用地到办理产权登记,审批时间控制在40个工作日内。
投资人要跑的腿,政府部门替你跑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受益者就是项目的投资方。以前投资人要跑的腿,我们政府部门替你办好。”市政务服务中心规划窗口工作人员用一句话概括这项改革工作。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其中第一、第二阶段由市规划局牵头,第三、第四阶段由市建委牵头,实现“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投资者提交审批材料后,各阶段的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条件、工作流程、申请材料目录、办理期限、附带收费项目等等,全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通过改革,审批环节更优化,取消了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合同备案、人防设计审查批准、抗震设计审查许可、“建设资金已经落实”证明等事项,同时还有一批审批事项进行了合并。
“这是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叶斌介绍,改革将实现“受理前服务最优、受理后时间最短、审批后监管到位”目标,助力南京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提升城市首位度。
“多规合一”,为全国改革提供南京经验
记者了解到,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南京创造了很多特色动作,这些被称为南京经验。
南京经验中,最突出的就是“多规合一”。今年8月,“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一期)正式上线试运行。规划部门介绍,该平台流程按阶段和内容划分为项目储备、项目空间协同和项目服务协同三个部分。项目储备由市发改委牵头,建立项目储备库,项目录入储备库时平台自动出具诊断分析报告,对项目给出合规性建议。空间协同由规划部门牵头,基于“一张蓝图”,综合各项规划的空间要求,形成项目在空间布局上是否可行的综合意见。服务协同由带班人员或项目单位按照清单要求上传相关材料,各部门根据服务协同事项进行指导服务。目前平台已经试运行16个项目,对完善项目建设方案、优化建设条件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除了“多规合一”,改革中还有很多亮点,如建设工程审批豁免清单和评价评估分类管理负面清单、数字化图审、建立工程建设行政和事业性收费“一站式”服务窗口、将建设用地划拨、协议出让和土地权证手续调整为在施工许可前完成等。
下一步南京将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平台应用,实现各部门、区、园区信息平台共享。(记者 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