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大数据告诉你今年有啥不一样

央视新闻 2016-02-02

过年和家人团圆是中国人的习俗,每年几亿人都要挤在这个时候踏上回家的路。同样是春运,接下来的大数据会告诉你:中国人回家的方式正在变得不一样。

29.1亿人次出行 同比增长3.6%

熬夜排队买票、绿皮车拥挤不堪、动辄几十个小时、上厕所怕座位被占……还记得这些场景吗?估计很多人对春运仍然少不了这样的记忆。每年近30亿人次的春运大迁徙,今年正在如期上演。

据统计,今年春运,全国将有29.1亿人次出行,比去年又增长了3.6%。不过,曾经那种壮观的火车大军场面恐怕见得不多了。这从春运刚开始时的订票就看得出来。

网络购票成主流 所占比例超六成

早在春运两个月前,铁路总公司就推出了提前60天网上订票的服务。今年它不再只是白领的特长,成为了更多普通人驾轻就熟的方式。许多农民工也学会了网络购票,为了一张票,裹着大衣熬夜排队的购票大军,正在渐渐消失。

据统计,今年春运开始以来,超过六成的火车票都是从网上订的,在客流压力较大的上海,春运正式开始前,民众就通过网络就买走了节前超过九成的车票。

全国高铁新增3306公里 选择更多

买票不再是一场战斗,回家的路也不再那么难熬。前几年一到春节,飞机票全线上涨还一票难求,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飞机快,几个小时就到家了。但今年很多人不再纠结,去年一年全国增加了3306公里的高铁,很多城市甚至乡镇,一下就进入了“高铁时代”。

除了速度快,过去很多人想起火车里的拥挤、火车里的厕所、火车里的气味都会觉得头疼。如今的高铁,厕所干净、座位宽敞、就连列车员的服务水准也堪比空姐,谁不觉得舒服呢?今年春运,铁路客运量将同比增长12.7%,是各种方式中增长最快的。

上海站成全国流量最大火车站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铁路仍是回家的不二选择。人头攒动的火车站照例成为春运盛况的缩影。根据百度地图对各大城市交通枢纽附近人流大数据的分析,春运数日以来,上海站、北京西站、杭州东站、郑州站、武昌站成为全国人流量最大的五个火车站。

上海站既要运营普通列车,还负责收发部分高铁,尽管车站自身拥有南北两个大平台,人流压力依然非常突出。从这五大火车站出发的小伙伴要做好心理准备。

北上广:春节不仅仅是逃离,来的人也很多

人们通常认为,春节期间,一线城市打拼的青壮年都会纷纷返乡,致使北上广等地上演“空城计”。但迁徙大数据显示:春运以来的每一天,北京、上海都位列迁入城市前10名。

以1月24日春运首日为例,北京人口迁入与迁出方面均排名第一,上海在迁出城市中排名第二,迁入城市中排名第三,两大城市在不断有人离开的同时,也不断有人涌入。

专家表示,这或许与年轻人选择让父母来大城市过年有关,所谓“逆向迁徙”现象就是指这个了。

地域不同 出行方式各有所好

出行方式变得丰富,人们回家的选择也更具个性。大数据显示:生活在经济圈里的人们,更愿意坐长途客车。比如上海出发最热门的三条线路,目的地分别是江苏南通、江苏昆山以及浙江金华,因为奔跑在高速上的短途客车更便捷。而西北尤其是甘肃人更爱坐火车,广东人更爱坐高铁,海南人则更爱坐飞机了。

这当然同当地的交通发展相关,而除了这些传统的出行方式,长三角、珠三角的人们还喜欢一种另类的方式,就是摩托车。春运以来,江苏、广东和浙江这三个省的人,提到“摩托车长途”这个词的次数最多。

摩托大军:有苦有甜的迁徙方式

骑摩托车回家优点不少:除省钱外,还能亲身感受旅途上的风景,过年期间走亲戚也有了代步工具,如今有不少打工族都在回家前买一辆新车,骑回家当作礼物,也算给家里添置了一个“大件”。不过,摩托大军风餐露宿非常辛苦。

今年,铁路部门就首次开启了摩托车专列,旅客先带着摩托车一起坐一段火车,然后再骑行剩下的路,不用那么辛苦;而摩托大军的迁徙路线上,爱心中转站也越来越多,一壶免费的热水,甚至一箱免费的油,都让人们感受到了暖意。

中短途拼车火热,高峰期预计2月3-6日

飞机、火车、长途客车,这几乎是以前人们春运回乡时所能想到的全部办法。随着互联网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租车、拼车、自驾等方式。

阿里移动PP助手的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运开始后,手机驾车软件的使用量增长超过了20%。几个同路人相约而行,分担旅行费用,这种顺风车的模式既缓解了道路压力,也更加省钱,也得到了交通部门的鼓励。

顺风车 门口到门口的“包邮”之旅

滴滴出行的数据显示:超过90%的顺风车用户都是80后和90后,而且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服务业、房地产和金融等领域。吸引他们坐顺风车的最大原因,也许就在于“家门口的出行”这种便利,以及可以携带宠物。

相关新闻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