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促进贸易便利化——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典型经验做法之十八

新华社 2017-02-10

新华社上海2月10日电 地处江海交汇处的上海,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贸易量都经过于此。因此,上海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提升一点,就能大幅提升贸易效率。在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中,督查人员发现上海通过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减少了通关环节,降低了通关成本,促进了贸易便利化。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改革缘何引人注目?因为口岸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监管环节最为复杂,也是企业最盼望提高效率的环节。而放眼全国,上海口岸又是重中之重。数据显示,上海口岸占全国1/4的进出口贸易量,出口货物65%来自长江经济带区域其他省市。因此,上海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上海口岸全面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更具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从2014年2月启动试点以来,上海口岸95%的货物申报、全部的船舶申报,都已经通过国家贸易“单一窗口”办理,使企业能够通过单一接入点一次性向管理部门提交单证数据,减少了通关环节,降低了通关成本。测算显示,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让数据跑路,压缩了通关时间,节约了各类申报企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每年可达20亿元以上。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改革成果,企业的感受最为真切。

天天果园联合创始人赵国璋告诉记者,现在进口水果很受国内消费者欢迎,比如来自澳大利亚的樱桃、新西兰的苹果、泰国的芒果和美国的橙子等。改革之后,这些产品的成本降幅分别从10%到40%不等。

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亲历者,中远“比利时”号船长陈雷辉也告诉记者,自从创新改革以来,每一次到上海洋山港,都会节约2到3个小时。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如何为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呢?记者了解到,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背后,是上海海关、国检、海事、边检等23个部门,企业去一家窗口,就等于跑完几乎所有相关部门。

除了形式上的整合,更重要的是监管流程上的整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后台对传统“线下”和“串联式”口岸通关流程进行整合改造,变为“线上”和“并联式”。由此,原来企业需要四处跑部门的过程,变成了一个覆盖通关作业各环节的流程,时间和成本自然省了出来。

想企业少跑腿,还要让数据多跑路。对此,上海市口岸办通关协调处副处长尚俊松告诉记者,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过打通各监管系统的后台,货物申报数据减少1/3,船舶申报数据减少2/3;为方便企业申报,不仅提供了网页版、客户端版和企业ERP直传等3种申报提交方式,还开发了移动版,方便贸易商和代理之间也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记者 叶健 何欣荣 孙青)

相关新闻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