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从“企业追着审批跑”到“审批围着企业转”——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典型经验做法之十四
新华社 2017-02-10
新华社济南2月9日电 审批环节多、办结周期长、流程成本高,曾是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难迈的几道坎。在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中,督查人员发现山东省淄博市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主动打破部门内部藩篱,疏浚审批流程堵点。在提升自身工作效率的同时,更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改革红利,赢得各方认可与称赞。
从一年半到两星期:行政审批的“淄博速度”
“现在,我们企业的投资项目审批,一般两个星期就能办结。放在几年前,这是连想都不敢想的速度。”沈云飞是淄博民基化工有限公司的安全与环保部负责人。自从2013年接触单位的投资项目审批,他亲历了办结时限从十几个月变成十几天的蜕变。“可以说,在这里企业感觉很舒服。”沈云飞说。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以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为出发点,着力建设“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审批收费最低”的“三最”城市。淄博首创的投资项目远程视频联动审批机制,已成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有效手段。
去年,淄博市分两批承接上级简政放权事项,审批再度提速29%。现在市级审批事项保留124项;平均审批时限由5.1天压缩至3.61天;审批收费项目保留19项,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去年底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14.4%。
记者了解到,淄博市去年投资项目联合审批的办结时限,已由过去的1年到1年半,缩短至10多个工作日即可办结。截至目前,已有450个项目完成远程视频联审,涉及投资金额约879.1亿元。
淄博市“三最”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任书升表示,现在投资项目审批与过去相比,审批时间和成本节省了三分之二。这既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更为企业的主打产品赢得市场抢得了先机。
“对企业来说,早投产半年就意味着几千万元的潜在收益。”沈云飞掐着指头粗算了一下,去年企业投资项目的立项投产周期从一年减为三四个月,仅成本就能节省4000万元至6000万元。
“互联网+”让行政审批换挡提速
“淄博的联合审批,是改到骨子里的改革。切实让企业感受到简化审批手续的好处。”山东东岳集团企业管理处负责人许茂国,已有近十年的“跑审批”经验。他告诉记者,以往“跑审批”带着几多无奈与疲惫,现在只需递交相应材料,之后的事情“政府帮我们做”。
凡县区有项目申报,就可立即提出申请,市行政审批中心即召集相关部门首席审批代表进行联合审批。各部门对同一项目提出各自审批意见,既根治部门间推诿扯皮,更让企业摆脱来往奔波之苦。
“一根光缆、两台电视、现场审批”已成为淄博市行政审批的标准配置。一场视频联审会,能将建设项目所需的发改、住建、环保、国土、消防、水利、安检、人防、地震等十几个部门“一网打尽”。
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部门壁垒、时空限制的背后,淄博市还从多角度充分赋权、优化流程,真正实现从“坐等服务”到“上门服务”的转变。譬如从部门内部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将审批职能集中到行政许可科,并整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在此基础上,联办部门确定投资项目联合审批首席代表的权限。所有首席代表可当场决定有关事项,无需再回单位请示汇报。
谨慎用权、用心服务:自我改革不停步
“我们周五递交材料,当地住建部门周末加班审批,企业周一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政府的办事态度真不一样了。”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统毅对行政审批的“淄博速度”深有感触。在行政部门指导下,投资8.2亿元建设的医疗器械项目,每个审批环节都压茬进行。“做第一步时,就被告知到第三步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我们也心里有底了。”刘统毅说。
在采访中,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政府行政审批的加速与精简,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变化。刘统毅说,原本难以预测的审批时间,如今成为企业项目进度的已知因素。春节前,企业所在县区还主动派员询问企业2017年的项目规划,商定统筹工作安排。
沈云飞则开玩笑地讲起现在的“幸福烦恼”:“过去往往是‘万事俱备,只欠批文’,如今有时批文反而要等企业资金到位。”许茂国说,以前企业打电话催政府,如今政府微信群里催企业。每年政府业务部门、第三方机构都要数次派员登门,询问企业对政府服务满意与否,咨询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任书升说,2017年淄博还将加大行政审批领域的改革力度,将投资项目的改革经验应用到更广阔的公共服务领域,建立从市到村居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申报办理事项的比例,探索实行建设项目联合验收、联合现场勘查等机制。最终令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企业、更多群众。(记者 萧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