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之基 澎湃创新动能——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典型经验做法之七
新华社 2017-02-07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均保持10%以上增速;一批重大专项创新成果在国际上叫得响、数得着;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制定出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2016年我国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
以创新驱动为基,以重大专项为“骨”,厚植创新土壤。从北京中关村到武汉光谷,从上海张江到深圳南山,从“科学的春天”到“创新的春天”,创新创业成为一种“时代气质”,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强化科技之基:创新链一体化奏响“三部曲”
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制定出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2016年,科技领域坚持问题导向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从修订法律条款,到制定配套细则,再到部署具体任务。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等,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部曲”,旨在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湖北省出台文件,明确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资产处置的收入,扣除资产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后的现金收益,超过70%归研发团队;多地探索实施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新举措,“让科技人员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
一批成果世界“领跑”,基础研究夯实“内力”……2016年,国际同行被不断刷新的中国科技创新速度、高度所震撼。站在新征程上,中国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河北·京南、宁波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启动;江苏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推进170项科技成果转化,带动社会投入过百亿元。一批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技术交易平台加快发展,各省市都创造和积累了成果转化的新思路、新模式,取得新成效。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2016年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基本建立,企业创新政策、计划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科技人员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重大专项为“骨”:创新成果叫得响、数得着
移动通信、北斗导航;油气开发、新药创制……一系列既涉及国计,又关乎民生的科技重大专项,经过十年积蓄发力,硕果涌现。
重大专项进一步强化高水平创新供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加速形成。十年来,油气开发专项22项重大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制了13项重大装备,建设了22项示范工程,整体提升了我国石油上游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北斗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测绘、城建、水利、交通、旅游和应急救灾等领域,产值达1000多亿元;中国移动4G(TD-LTE)网络投资超过1100亿元。
移动4G网络10年磨一剑。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介绍,移动4G研制团队突破重大核心技术,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实现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历史转折。
“十二五”时期,我国民口重大专项直接带动新增产值1.42万亿元,实缴税金总额1300亿元,获专利授权1.1万项,技术标准8478项,凝聚了24余万科研大军,支撑引领型发展的科技基础进一步夯实。
厚植创新土壤:创新创业成为“时代气质”
科技,不单是“高大上”的太空遨游,也不仅是“最强大脑”的人工智能。一杯“接地气”的小小果蔬汁,也能蕴含创新大动能。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谢明勇教授带着团队不仅扎根实验室、更深入干事创业的生产一线。他们将益生菌发酵技术引入果蔬食品精深加工领域,实现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产业化的重大突破。
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等建立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异军突起。打造“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达到73.9万人,服务农民6000万人。众创空间数量超过4200家,与3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0多家加速器形成创业孵化服务链条。
大众创新创业蓬勃开展。湖北省荆门市在全国地级市率先成立创新创业服务局,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零成本”创新创业空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打造基于“互联网+智能制造”的产业服务平台“航天云网”,在内部培育了2000余个航天创新团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构建的“爱创客”体系开发出30多项重要科技成果。
万钢表示,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新动能加快成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记者 陈芳 胡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