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因地制宜引导支持设计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客户端 2018-09-20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以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为重点,住建部1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引导和支持规划、建筑、景观、市政、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领域设计人员下乡服务,大幅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
《通知》提出,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相关工作将围绕因地制宜确定设计下乡服务重点,探索建立全方位、全行业设计下乡组织形式,组织动员各方设计力量下乡,推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设计下乡服务方式,注重挖掘培养乡村工匠等本土人才,建立服务平台,加大支持力度等七个方面进行。
从当前各地实际来看,设计下乡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各地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通知》首先要求因地制宜确定设计下乡服务内容和对象。具体而言,在服务内容上,设计下乡服务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村庄建设规划和设计、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农房设计和建造、乡村工匠培训以及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等。在服务对象上,设计下乡优先服务于建设活动较多、人居环境整治任务较重和风貌保护要求较高的村庄。
在组织形式上,《通知》提出,探索建立全方位、全行业设计下乡组织形式。借鉴浙江驻镇规划师、成都乡村规划师等经验和做法,探索建立本地区设计人员驻县市、驻乡镇和驻村的服务模式。
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在全国首创乡村规划师制度让设计下乡。记者近日在四川调研了解到,成都向全市乡镇派驻乡村规划师,代表乡镇政府履行规划职能。八年来,乡村规划师共参与组织编制规划454项,参与审查建设项目897项,指导实施项目1321项,提出规划意见建议书1052份。
据成都市规划局乡村规划管理处处长张蜀月介绍,乡村规划师制度促进了乡镇政府规划职能的落实,通过组织开展广泛调查,通过收集村民意愿、征求村民对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等方式,为规划部门、设计单位、基层政府、广大农村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形成了有效的基层规划管理模式,并且大大提高了乡村建设项目的水平和质量。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乡村规划师邓小玲告诉记者,有些村民觉得传统的建筑看惯了不好看,电视网络里国外的建筑风格高端奢华,就想在村里仿建欧式、美式风格的洋房,完全不考虑和周围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经过多次沟通,很多村民都改变了想法,接纳了四川传统建筑风格。
“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以来,成都先后出现了郫都区青杠树村、简阳飞龙乡协义村等一批亮点工程和优秀规划编制项目,乡村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张蜀月说。
与四川不同,浙江结合小城镇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推行驻镇规划师制度。2017年6月,浙江省出台了《关于推广驻镇规划师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问题导向,试点先行,全域覆盖,全程服务”的基本原则,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选聘驻镇规划师。目前,浙江全省1191个小城镇已实现驻镇规划师全覆盖。驻镇规划师制度已成为浙江省小城镇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规划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关键。此次《通知》要求,推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设计下乡服务方式。充分尊重村民意见,实践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陪伴式服务,确保村民熟知并参与村庄建设规划各个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下乡,需要人才先行。此次《通知》要求,组织动员各方设计力量下乡,培养一批了解乡村、热爱乡村、致力于服务乡村的设计人员。同时,注重挖掘培养乡村工匠等本土人才。加快培育和建立一批既掌握现代建造技术、又熟悉乡村文化的乡村工匠队伍,挖掘整理乡村工匠目录。(记者 李倩倩 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