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为中国品牌添后劲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8-10
改革开放40年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不断出现、不停成长的40年。
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创业者从个体户变为合伙人,从小商贩变为创客。如今,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起云涌,越来越多新的中国品牌应运而生,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从个体户到企业家 体制创新引领创业潮
1980年底,19岁的浙江温州姑娘章华妹领到了一张特殊的营业执照。这张用毛笔填写并附有相片的营业执照,编号为10101。这是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章华妹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合法的个体工商户。
在上世纪70年代,全国各地就有许多小商贩。到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个体户”从此应运而生。
个体户的异军突起和乡镇、国有企业的转型,激活了一个封闭已久的经济体对物质财富的渴望,王石、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都在这时挖到第一桶金,并借助时代的机遇,成就各自非凡的事业。
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一度出现以知识分子为主的“下海”创业风潮,成就了一批风流人物。潘石屹、冯仑、俞敏洪、郭广昌、王传福……这些曾白手起家的商人,如今已成为知名企业家,他们所创办的企业,也逐渐成长为数一数二的中国品牌。
1994年,中国引入互联网,国家邮电部正式向社会开放互联网接入业务,以归国留学生为代表的网络弄潮儿,创造了一批现在仍拥有中国互联网话语权的企业。199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张朝阳创办了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次年推出“搜狐”,中国首个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横空出世,搜狐品牌由此诞生;同年6月,26岁的丁磊设想网民们应有自己的信箱,于是在广州创办网易公司,诞生了第一个中文个人主页服务系统和免费邮箱系统;1998年,马化腾成立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出OICQ即时通讯软件;1999年,马云决定成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域名就叫阿里巴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多次创新创业热潮,都有其时代背景与特点。从上世纪90年代的市场经济发展引领下海潮,到如今的投融资热助推创业潮,每一次都与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中关村网络教育产业联盟秘书长兼副理事长陈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这样表示。
改革开放带来了无数的市场机遇。怀抱勇气与希望的创业者们,始终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一次又一次的创业热潮接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撬动资本到推动市场 创业公司成经济发展新动力
2014年春天,30岁出头的李健只身一人跑到上海,与红点资本的负责人见面,获得500万美元投资,一家名叫“人人车”的二手车交易平台正式成立。
在当时,买卖二手车还是一件麻烦事。一辆车从原车主转到买方手中,需要经过4S店、当地车商、外地二级批发商、外地零售等几方辗转售卖,中间流通利润高达25%至30%。高交易成本的背后却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那一年,中国二手车市场交易规模为605万辆。
凭借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人人车实现了买家与卖家直接交易,并在二手车精准定价、检测机制、用户个性化推荐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4月,人人车获得由高盛集团领投,腾讯、滴滴等跟投的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此前,人人车还与滴滴正式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合力打造“交易+出行”的闭环生态。
发现市场需求,解决消费者痛点,依托最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如今,一批创业型企业应市场而生,随市场增长而发展壮大,并推动市场实现新突破。
数据表明,去年中国二手车交易规模达到1240万辆,二手车的消费市场快速扩大,预计到2020年,二手车与新车的销售比达到1比1。曾经不温不火的二手车已经逐步成为汽车市场的主角和新动力。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涌起,创客团队、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双创”实体不断涌现,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品牌,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过去创新多由国家主导、投资和管理,多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主要集中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军工、重工业等领域,普通人虽存在很多微创新,却难以实现其价值。而新一代的企业更加重视创新,同时通过创新引领市场潮流、塑造企业品牌,并且越来越多走向世界,成为独具影响力的中国品牌。”陈静举例说,“比如ofo,通过共享自行车与导航技术的结合应用,一个小小的技术创新,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创新创业能够给中国品牌和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近年以来,国内涌现了大量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生力量,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存量创新等各个角度为中国品牌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大想象空间,也更加有利于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人人车创始人兼CEO李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从创立企业到塑造品牌 让创新创业深入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创业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中国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亿户,其中企业超过3100万户,日均新增市场主体5.27万户。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约7500个企业孵化器已“生产”约22万家中小企业。
高增长率的背后同样有着较高的淘汰率。调查显示,每100家创业企业中,只有20%至30%能够“活”过1年,能熬过3年的只占这其中的30%。大浪淘沙。如何让初创企业站得住脚,成就更多响亮的中国品牌,这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的创新创业浪潮逐渐回归理性,越来越多创业者正在“脱虚向实”,试图寻找更为稳健、更为务实的创业方式。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志阳认为,当下的重点工作之一便是,以“双创”为手段,从低端供给走向更有效的中高端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侧质量,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在全社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当前市场不缺好的项目,也不缺乏投资,缺的是有效的精准对接,让好的项目找到好的资本去支持,解决当前科技成果转换率不高的问题。”这是陈静多年来从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工作得出的结论。
她认为,创新创业对于社会大众来说仍是相对新鲜的事物,知识普及和专业人才仍然匮乏。大众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了解股权、金融和法律知识,需要相对长的过程,整个创新创业过程需要更多专业人员加入其中。同时,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数量偏低,需要大规模发展,一方面可以解决闲置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创新创业企业带来资金。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创办4年来,它已经培育出一批实现成功商业应用的创新产品、企业,比如Insta360全景相机、ofo共享单车等。
刘志阳认为,对中国而言,“双创”发展和国家崛起都必须立足全球竞争和开放格局,从产业、资源、人才、环境、服务等多方面加快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此外,还有必要加强对“双创”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优化和完善初创企业破产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创业者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社会各界要集群智、聚群力,让创新创业深入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经济提供不竭动力,塑造更多走向世界、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记者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