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重磅制度正式出台,事关你的养老金

央视新闻微信 2018-06-14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至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终于落地。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一些地方存在养老金缺口,但一些地方养老金结余较多。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必要建立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

如何筹集?

《通知》明确了中央调剂基金的筹集方式:

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某省份上解额=(某省份职工平均工资×90%)×某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上解比例。

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为统计部门提供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

各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暂以在职参保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就业人数二者的平均值为基数核定。

从《通知》明确的筹集方式我们可以看出,中央调剂基金根据每年新征缴的增量来计算,并不会征缴目前各省份的养老金存量资金。而且,所有省份都会先行上解调剂基金,不会因为某些省份的养老金已经出现缺口而不上解。从上解比例来看,目前是3%,但《通知》已经明确后续会逐步提高比例。

从计算公式来看,如果一个地方的职工平均工资较高、就业人数较多,上缴的数量自然比较多。实际上,平均工资较高、就业人数较多的地方往往也是养老金结余比较多的地方。而且,就业人员并没有考虑户籍因素。《通知》也明确,将来条件成熟时,以覆盖常住人口的全民参保计划数据为基础确定在职应参保人数。

如何拨付?

各省根据上述计算方法统一上解之后,再进行拨付。

《通知》明确,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全部拨付地方。中央调剂基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核定的各省份离退休人数确定拨付资金数额。

某省份拨付额=核定的某省份离退休人数×全国人均拨付额。

其中:全国人均拨付额=筹集的中央调剂基金/核定的全国离退休人数。

从这个可以看出,基金拨付是按人拨付,并不是按省份拨付。只要有离退休人员,就会得到调剂基金拨付的资金。从收支的情况来看,某省如果就业人员多、工资较高,那么上解的资金就相对较多,而如果退休人员相对少一些,获得的拨付资金就会少一些。相比之下,如果某省就业人员较少、工资较低,那么上解的资金就相对较少,而如果离退休人员相对较多,那么获得的拨付基金就会更多。如此一来,就达到了调剂的目的。

实际上,这种上解和拨付方式主要是按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人数来确定,而不是简单按地域来确定,从而实现了就业人口较多地区对就业人口较少地区的一种转移支付。

基金拨付之后仍有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担

需要说明的事,拨付基金并不是直接拨付给离退休人员,而是进入某省的养老金账户。也就是说,目前各地养老待遇发放并不会受到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不会增加企业和个人负担,不会提高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更不会影响到退休人员待遇。

《通知》明确,各地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之前累计结余基金原则上留存地方,用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养老保险基金余缺调剂。

中央政府在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拨付中央调剂基金后,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担。省级政府要切实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

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不光是要合理均衡地区间基金负担,同时也是试图打破养老金筹集和发放的地域概念,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为此,《通知》也明确,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是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通知》要求,加快统一养老保险政策、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理顺基金管理体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加大调剂力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相关新闻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