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 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线上服务
央广网 2018-06-04
央广网北京6月3日消息 当医疗健康领域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往往惠及的是医患双方。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通过远程医疗把大医院和基层医院连接起来,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利用“互联网诊疗”手段,偏远地区的患者,通过远程医疗可以享受到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对一些长期稳定的慢性病签约患者,家庭医生可以在线开具处方,通过第三方配送方式直接把药物配送到患者家里。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表示,作为国家卫生健康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已与全国3000多家医院互联互通,每年进行远程会诊6000多例次。进一步开放预约服务,拓展预约手段,缩短就诊等候时间;全面开放线上支付,为打通医保、新农合、商保等全面覆盖做好准备;进一步推进自助服务,在挂号、就诊、缴费、查询、预约等医患交互环节铺设互联网桥梁,减少患者窗口排队等候时间。
国办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从七个方面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包括医疗AI应用。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认为,人工智能应用在神经疾病预防、诊疗、预后和康复等阶段,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未来在神经疾病医疗领域将带来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人脑”疾病“电脑”诊断将成现实。人工智能做到平时医生看不到的东西,例如血肿扩大,人工智能学完后能帮助医生预测,可以改变未来对脑出血的治疗模式。人工智能可以节约医生时间,医生做研究时需要读取几百家医院上万张患者的核磁片子,需要一两年时间,而人工智能只需要10分钟解决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允许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完善医疗联合体内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收费、医保支付等支撑政策,鼓励家庭医生网上开展签约服务,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等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要对医生的身份进行数字化认证,确保互联网医疗质量。依托实体医疗机构,进行线上、线下统一监管。对于医生的资质,全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医师电子注册信息库,可以查询到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医生和护士信息。同时,进行医生在线诊疗数字的身份认证,保证网上全程要留痕、可追溯,可以对医生的诊疗行为进行全程监管,并且全国联网。(记者 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