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委出台生态扶贫方案带动约1500万贫困人口增收
中国气象报 2018-01-30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组建1.2万个生态建设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1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新增生态管护员岗位40万个,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带动约1500万贫困人口增收。
《方案》提出,要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采取超常规举措,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等,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方案》提出,将加强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11项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和资金安排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受益程度。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将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向中西部22个省(区、市)倾斜,确保2020年底前,贫困县符合现行退耕政策且有退耕意愿的耕地全部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将推进工程范围内53个贫困县(旗)的林草植被保护修复和重点区域沙化土地治理,安排营造林315万亩,吸纳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
在生态产业扶贫方面,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特色林产业和特色种养业。在贫困地区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50处精品森林旅游地、20条精品森林旅游线路等,实现增收贫困人口数量达到65万户、200万人;要积极发展适合在贫困地区种植、市场需求旺盛、经济价值较高的木本油料、特色林果、速丰林、竹藤、花卉等产业,建设林特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湖泊水库、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特色经济作物、野生动植物繁(培)育利用等产业,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参与特色种养业发展。(记者 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