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央广网 2018-01-04

00:00

央广网北京1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定调。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深刻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

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村改革要“扩面、提速、集成”。

今年,不仅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各项部署会抓紧落实落地,一些相关配套规划也会呼之欲出。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如何释放“乡村活力”成为重要议题。会议指出,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作为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落实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的基础性工作,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直接关系到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介绍,目前,这项试点已扩大到2724个县、3.3万个乡镇、54万个行政村,确权面积约占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84%。

韩长赋:按期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2018年是收官之年,除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外,其他省份均应基本完成确权工作,这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没有变通的余地。下一步,要继续用好用活确权成果,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承包地有偿退出、互换并地等提供支撑。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农村改革成果的最后目标提出明确要求:“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确实权、颁铁证,农民如何受惠?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概括:家底摸清了、权能完整了、纠纷解决了、流转放心了。

张红宇:解决好了土地的权能以后,土地流转经营更顺畅。此外,经营权可以抵押融资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先期已经完成的省份,土地经营权抵押发生率越来越高,但是坏帐率越来越低,因为双方有了严谨的契约。

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于向改革要活力。中央农村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在“制度性供给”这个新鲜概念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一系列熟悉名词都被涵盖。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解释,事实上这是对既有改革措施的一次系统梳理。

李国祥:制度性供给的概念,就是要通过改革、通过制度创新、通过政策的完善、新政策的出台,把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逐步地清理出去。制度性供给,实际上就把我们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三农”政策、改革进行了一次梳理,有一部分政策我们可能放弃了,梳理出来的这些政策都证明了行之有效、未来还要继续坚持。

在安徽阜阳,吴寨村村民张子银是阳光花卉公司的种植户。他以家里的几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一年下来收入可观。

张子银:国家每亩地给配股5000元,我们每亩地分红1600多元,再加上我在花卉公司的劳务,我每年收入3万元,现在可以脱贫了。

阜阳的资产折股量化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之一。韩长赋介绍,2018年,这项改革试点将扩大到300个县,同时选择50个地市开展整市试点。

韩长赋:鼓励基层通过资产租赁、农业开发、生产服务、乡村旅游、联合经营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探索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量化为集体成员股份的办法。

未来3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三农”是短板;未来18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三农”也是短板。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7月在吉林调研时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走进新时代,农业要变成有奔头的产业;农民要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8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多个相关配套规划呼之欲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记者 沈静文)

相关新闻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