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跨国公司称中国营商环境日益完善
经济日报 2017-07-10
中国正为实现包容性增长不懈努力——多位跨国公司在华负责人谈中国营商环境日益完善
2016年,我国吸引外资1260多亿美元,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世界银行评估报告显示,去年中国营商环境比2013年上升了18位。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
在华跨国公司如何看待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又将如何部署其未来在华发展战略?《经济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多家在华外企负责人。
看好中国市场4个方面
ABB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毕福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中国,数字化技术在电力、工业、交通和基础设施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我们非常高兴将ABB最新的创新技术和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中国这个重要市场隆重发布。”
“我们看好中国市场4个方面:能源革命的调整、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ABB集团高级副总裁、ABB(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顾纯元说,ABB是这一宏伟倡议的合作伙伴,愿意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中国区业务是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上世纪90年代,丹麦老牌企业诺维信公司进入中国。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区业务已成为诺维信集团最为重要的增长引擎和研发、生产及运营中心。
“《通知》的发布增强了外资企业继续在中国市场深耕的信心和决心。诺维信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深感改革成果来之不易。”诺维信亚太区总裁戴彤说,作为在华投资最大的丹麦企业之一,诺维信积极研发适合本地市场的新产品,与本土企业一起解决中国工业和工艺面临的问题,推动了行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
戴彤认为,中国的市场环境从整体看日趋规范、公平,法律法规也在逐渐完善,简政放权改革和贸易便利化措施为跨国企业产品和技术进出口提供了诸多便利。
公司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目标非常契合
进入中国40多年来,美国卡特彼勒公司致力于把在中国的工厂建成全球性的制造基地,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其华认为,与之前相比,中国的经济环境的确发生了很多积极变化,中国正为实现包容性增长不懈努力。
陈其华说,中国是卡特彼勒十分看重的新兴市场,也是卡特彼勒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关键。卡特彼勒的战略和在中国部署的商业模式,非常契合“中国制造2025”所倡导的将中国建成为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卡特彼勒吴江工厂二期扩建项目正是其对中国市场信心的生动体现。陈其华说:“卡特彼勒在无锡建立了世界先进的研发中心,开发适合中国市场最新需求的机器和零部件,同时还在中国打造了强大的供应商体系,不仅给卡特彼勒中国制造工厂配套,还给海外配套,支持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我觉得这是全球性企业在中国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做的。”
探索政企合作创新模式
日益完善的营商环境,增强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信心。6月23日,通用电气(GE)在亚洲的首个生物制药产业集群——GE生物科技园在广州正式动工。广州开发区、GE及将来入驻园区的生物制药公司在该园区的总投入预计约为8亿美元。园区落成后,将有生物制药公司入驻,让更多“本土制造”的生物药服务广大患者。
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表示:“此次携手广州市政府建设GE生物科技园,是GE在生物制药领域中探索政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举措。我们希望通过双方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将GE生物科技园打造成为世界级生物制药生态圈,以此促进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发展,为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实现‘中国智造’注入科技创新的原动力。”(记者 陈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