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医药 助力健康中国

央广网 2016-02-15

(原标题:节后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医药”助力“健康中国”)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猴年春节黄金周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李克强总理就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这次会议的几大议题中,有两个与“医药”有关:其一是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其二是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

李克强在2月14日的会上说:“我最近看到一些新闻报道,我们的公民出国旅游,去别的国家买感冒药、甚至创可贴。”“我们要下决心提高药物质量,尤其是基本药物质量。”

他强调,医药产业发展首先是民生需要,同时也是发展需要。要把加快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

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措施,李克强总理举例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从中医典籍中汲取灵感,从中药材中提取,最后在中西医的治疗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要在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同时,以开放心态,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

打造“健康中国”,医药产业如何释放更大发展潜力?药企又该如何发挥应有作用?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进行解读。

经济之声:李克强总理说,医药产业的发展首先是“惠民生”,其次才是“稳增长”。为什么这么说?

张永建:首先“惠民生”,是由医药产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医药产品的直接作用是治疗疾病、维护健康,这同时也是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

这些年来,我国居民的疾病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生活与行为方式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人数,大大超过了传染性疾病人数。非传染性疾病人群的增加给政府财政、家庭及个人支出都带来了很沉重的负担。做好、做强、做优医药产业,事关国民健康,事关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医药产业的发展对稳增长、调结构,同样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补短板”,实际上医药产业也是一个短板,虽然供应的“量”问题不是很大,但是“质”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国务院2013年专门出台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提出,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这个意见出台以后,中央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又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建设“健康中国”,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在调整地方的发展规划,完善并补充“健康中国”的相关产业。这种产业的基础之一就是医药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释放,医药产业、健康产业一定会保持强劲的增长,并在调结构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经济之声:李克强总理还特意说到,群众有抱怨,医药质量不行。我国在某些高精尖医药上存在差距,这需要时间,但必须补上基本药物差距这块短板。他说,不能让老百姓出国买感冒药、创可贴这类现象长久发生。要下决心闯过基本药物这一质量关。提高药物质量,最关键的一环是什么?

张永建:提高药品质量的核心无疑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我们的药品生产目前还是以仿制为主,它涉及到一系列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及配料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它首先要承担起切实保证和提高药品质量的责任,因为这是它的基本责任。其次就是加强监管,包括要对药品的生产准入把好关,要对药品生产经营过程把好关。

其实,我国长期以来对准入关把得还是比较严的,所以我们没有像欧美国家一样出现过大规模的药害。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我们的管理和控制还是有短板的,而过程的管理恰恰是更重要的一环。

当然,监管部门近些年来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对仿制药开展一致性评价,要求生产企业的仿制达到原研药的水平。第二就是加强各式各样的检查与监督。第三就是加大处罚的力度,通过各种措施保证药品的质量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记者 崔佳铭)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