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推动改善营商环境综述

新华社 2017-08-02

降制度性成本 增创新型服务——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推动改善营商环境综述

新华社南京8月1日电 查找问题、积极整改、发现经验、多方发力。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实地督查了解到,为了改善营商环境,各地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增加创新型服务方面“双向发力”,既致力于优化审批流程,提升行政效率,又专注于服务方式创新,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激发了发展信心和市场活力,得到企业普遍认可。

抓重点谋提升:环境好不好 企业最知道

重庆市两江新区,天海星两江数码工坊一期工程在33个工作日内,完成了正式用电、规划、环保、消防、备案等一系列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工作,办理时间较法定140个工作日提速了76%。第十四督查组在重庆走访了解到,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通过并联审批改革,压缩了审批时限三分之二以上。

江苏南京江宁区,在未取得用地前,可由项目代办员代理预先申报,相关部门进行实质性预审,待达到法定条件后,再将预审意见“转正”。第七督查组在江苏发现,这种先行先试的“预审代办”,一般50天、最快20天,就可完成全部正式审批流程,提速率达75%以上。

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了解到,提升行政效率,增强营商便利性,是各地努力的主要方向。而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项目施工许可三个领域,是此次督查的重点。

在江苏,第七督查组以核查、抽查相结合,以事项办理原始材料为基础,对这三个领域的案例进行逐户逐项比对,并随机走访办事窗口、随机访谈办事群众,全方位了解当地优化营商环境情况。

“对标全球先进水平,努力实现‘3550’。”江苏省编办主任、审改办主任俞军说,逐项对标世界银行的“企业营商环境指标”,江苏省提出多项新举措,锁定上述三项分别在3、5、50个工作日内完成的“江苏速度”。

“营商环境好是我们到这里的主要原因之一。项目边报边建,仅用了1个半月。”在遵义,从沿海“内迁”的贵州财富之舟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漆静向第十五督查组介绍,地方在证照办理等各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效率非常高。

少干预多服务:从“驻企秘书”到“中介超市”

不止于千方百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不少地方还创新推出了“亲商”举措,为企业排忧解难、贴身服务。

“以前与政府打交道,有时不知找谁,容易犯怵。现在是服务不干预、帮忙不添乱。”中粮米业(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喆说。第六督查组在黑龙江绥化市走访时,多家企业不约而同谈到一个政府角色——“驻企秘书”。

督查组了解到,绥化市从市直机关后备干部中选派优秀干部“入驻”规模以上企业,并要求原则上与原单位工作脱钩,采取驻企办公、定期联系、随时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开展服务,目前已建立“驻企秘书”人才储备干部库824名,首批派驻企业327家,共梳理出企业需要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391件,已办结309件。

打开“云南省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官网,一份省级投资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就出现在首页显著位置。第十六督查组发现,云南省按照“全面开放、非禁即入,不设门槛、宽进严管”原则建设的“投资审批中介超市”,颇受企业欢迎,被认为简化了流程,打破了市场壁垒,革除了与投资审批相关联的权力寻租等顽疾,让中介服务从灰色地带走向阳光运行。

督查组了解到,在编制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取消缺乏依据的中介事项、全程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统一制定运行规则和监督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已有36个资质类型2600多家中介机构入驻。至6月底,“中介超市”履约结束8715个,成交的中介服务项目资金节约率达35%。同时,全省已对86家中介机构记录了89次不良信用。

增信心添活力 补短板勇担当

如今,广东柏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洁深感办企业的便利:网上填资料,审核通过,第二天就拿到营业执照;以前仅工商登记就前后去了6次,苦不堪言。第十三督查组在广东了解到,今年来广东市场主体日均新增近5000家,督查组成员于建勋表示,提升营商环境,有助于激发内生活力,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

在浙江温州的正泰集团,第八督查组了解到,财政、税务等部门和企业保持经常性联系,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增添了创新发展的动力。“国家税收政策刚出台,相关部门就上门辅导了。去年享受税收优惠1.57亿元、获得财政补助0.4亿元。”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林可夫说。

对于督查中发现的“短板”,督查组和地方上也并不“避讳”,而是直面问题,积极补短。

“突出表现为有些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开放意识不强,存在着等待观望的现象,国家没有明确提出可以干的事情不干……”在第一督查组进行营商环境调查期间,天津有关部门展开了专项自我批评。

“天津在打造营商环境方面下了功夫,也有不足。”第一督查组投资组组长山军辉认为,有些具有普遍性,有些也有天津的特性。据天津有关部门提供的内容,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天津自贸试验区两周年营商环境评估报告中提出,政府部门间还存在行政壁垒,受自由裁量权的影响,存在标准不一致、实操不同步的问题,造成企业办理业务时困惑和周旋。

针对较为普遍的信用体系建设和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短板”,江苏省正在构建信用监管的支撑体系,覆盖企业、社会组织、自然人、机关事业单位等,并推进双随机抽查、综合执法,探索县级集成改革,不断提升和完善基层治理。(记者 陈刚 胡若晗 刘开雄 刘红霞 闫睿 李黔渝 胡林果 马剑)

相关新闻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