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看多”中国经济成全球共识
人民日报 2017-07-28
7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1%,中国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更加清晰。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不少海外主流媒体都对中国经济“稳增长”“防风险”的表现保持了高度关注并给予积极评价。专家指出,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初,经济增速放缓曾一度让外界产生不理解甚至悲观情绪。在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之下,中国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产业结构平稳调整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积极因素逐渐积累,国际上“看多”中国经济的声音也就随之增多。
增长稳健风险可控
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完成了年度目标的66.8%,企业杠杆率与经营成本不断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缓中趋稳……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支撑。
对于中国经济的表现,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经济上半年同比增长6.9%向人们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即中国政府很好地平衡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与“遏制过度信贷以及房地产市场过热”的两个目标,并且有能力维持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稳定。该报同时称,中国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稳固经济基础的举措以降低经济对信贷的依赖。从经济的表现来看,中国已无需过多顾忌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落的风险。
“从欧美国家的历史来看,没有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是引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中国在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促进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所以才能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各项目标。”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权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转型升级提振预期
《欧洲新闻》网站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继续超出此前预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出以及零售业发展也超出预期,这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强韧性。《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称,中国个人消费形势良好加上世界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呈现坚挺之势。这一过程中,个人消费起到了引擎作用。
“一方面,全球经济虽然有所好转,但并未真正复苏,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显然成为了全球经济的一大亮点;另一方面,中国面对新常态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措施,而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简政放权、鼓励创业创新,从而让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这些背景和事实,既是海外主流媒体准确认知中国经济的来源,也是‘看多’中国正在成为一种全球共识的重要原因。”权衡表示。
在7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概括同样印证了“看多”中国经济的理由。他指出,从需求结构看,消费、投资、出口实现了比较均衡的增长,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过剩产能继续得到化解,适应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行业增长较快,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开始初步显现;从区域结构看,东部地区经济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在拓展,东北地区也出现了筑底回升的迹象。
行稳致远底气更足
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更新内容,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1和0.2个百分点至6.7%和6.4%。这是IMF今年第三次上调对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们上调了对于中国2017年增长的预测,这也是明年全球经济复苏预计加快的一个关键支撑因素。”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奥伯斯菲尔德这样评价道。
“看多”中国有基础,行稳致远底气足。对于下半年中国经济“怎么干”,杨伟民表示,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权衡认为,“现在,中国经济依然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之下,中国经济新动能将不断增强,质量、效益有望继续提升,‘看多’中国经济的共识将更加强烈。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共识也将进一步提振世界其他经济体的信心,进而为世界经济贡献更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