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的中国样本:营改增减税 推进税制顺利转轨

央视网 2017-06-16

央视网消息:中国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已经一年,这个重大的税制改革对企业、对国内国际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日前,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组织中外税收专家共同研讨“营改增的中国样本”。

与会专家认为,和50、60年前欧洲在经济上行期间推进营改增不同,中国开始推进营改增的时候恰逢经济增长处于下调期。但是,中国“营改增”税制改革是在部分行业、部分地区试点后逐步展开的,“先行先试”积累的经验得以在整体上稳妥推进这项税制改革。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白景明:中国推进营改增的时候遇到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经济运行的下调本身就要带来减收,营改增本身又是税制改革性的减收,这两个减收要并在一起,这时候中国的财政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是运行下来以后,中国的财政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适度举债化解财政压力。并且,因为营改增在推开过程中,按照税负平移原则,对企业实行普遍性减税政策,因此,新纳入的1000多万增值税纳税人和原有增值税纳税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减税。从而实现营改增税制的平稳转换。

经合组织(OECD)税收政策与管理中心原主任 维也纳经济大学教授 杰弗里·欧文斯:增值税的改革现在对于中国政府来讲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增值税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会帮助中国进行经济转轨,也就是把中国的经济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为依赖服务型的经济,同时又减轻纳税人的税负。同时,也对在海外进行经营的中国公司和跨国公司,使得他们的竞争力会更强。

全行业营改增 激发经济活力

对金融业以及新兴业态征收增值税一直是一个世界难题,但是,中国在全球率先实施了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实行营改增,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一年后,中国增值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提高到了40%左右,成为第一大税种。并且,营改增后,打通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抵扣链条,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倪红日:营改增赋予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任务,消除过剩的制造业的落后产能在制造业瘦身过程当中,推动企业更多转移到第三产业,以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这也是宏观调节政策或者经济转型过程当中重要的一步

国内外专家均认为,虽然中国的增值税改革起步较晚,但是,中国在金融业、数字经济等行业在全球率先推开营改增,无疑促进了互联网、物流快递等新兴企业、新兴业态的发展,并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毕马威中国间接税服务主管合伙人 王磊:从增值税的历史来看,很难将所有行业一对一进行匹配,但中国目前税改的思路,在很多方面将会被其他国家所借鉴。

相关新闻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