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持续释放红利
央视网 2017-06-09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一系列改革举措带来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了确保已放权事项落地显效,今年5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也派出督查组从五个方面就改革启动四年多来的落实情况开展了实地督查。那么,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否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为廉政“强了身”呢?
2013年年初,一幅长图引发了热议,项目审批要经历108个章、799个工作日,这样的数据着实让人吃惊。如今四年过去了,这幅行政审批万里长征图所描绘的场景有没有变化呢?
串联改并联就是将原来按部就班一个部门接一个部门的审批,改成了多个部门同时审批。仅凭这样的流程再造,广州市政府的审批效率就大大提高,如今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动工的审批时间最短只需30个工作日,企业从中大为受益。
改革,是近几年的主旋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连续5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开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第一项议题都是研究讨论“放管服”相关问题,强调要把该放的权力彻底放出去,能取消的尽量取消,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对于企业来说,事儿不再难办、腿儿不再跑断是最直观的感受。
江苏南通一家投资公司经理许晓虹明显感受到了这种不一样,她平日负责新开公司注册,股权变更等工作,经常出入集合了多个办事部门的市政大楼。以前就在这样一个大楼里,许晓虹跑断了腿。
而从前年开始,她发现现在这些工作只要去一个窗口就可以完成,而时间也缩短为3个工作日。而这样的变化准确来说始于2015年8月,南通成立全国第一家地级市行政审批局,推行“一枚印章管到底”审批改革。
改革后,原来需要多个部门逐一盖章才能审批完成的事,现在只要盖下行政审批局这一枚公章就可以完成。不仅仅是行政审批环节精简,在收费项目上南通也先后落实国家和江苏省里指定的各项政策,按要求取消、停征、免征相关费用,为企业减负。2016年,南通市取消、停征和免征收费项目47项。全年共为市区企业减轻负担1.2亿元。
2013年,本届政府承诺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审批事项,如今已经提前并且超额完成了目标。目前,简政清单还在不断增加中。用政府的一时之痛,换人民长远之利,政府通过行政审批改革、投资审批改革、职业资格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等一系列改革,把权力装进了“制度的笼子”。
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企业双随机抽查。所谓的双随机就是检查企业是随机的,检查人员也是随机的,相互从来没打过交道,事先也不通知。但是企业负责人坦言,尽管没有通知,检查人员也是新面孔,却没了以前的“人情查”,比以前更踏实。
事实上,只有实施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够促进更大程度的“放权”。上海浦东新区从去年开始试行证照分离、先照后证改革,就是基于科学有效监管基础之上。皖庭互联网上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成兵前不久带着营业执照办理公共卫生、网吧安全等许可证时,被告知这些许可证已经简化为告知承诺。这意味着他可以先经营,再办证,时间成本大为节省。
以往要办许可证的不用办了,这对企业还有约束作用吗?事实上,董成兵在办完营业执照后,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他的办照情况告知了公安、卫计委等行政许可部门,提醒执法人员及时跟进监管。像这样,市场准入的门槛放低了,办证环节简化,优化了创新创业的环境。而政府更着眼于后端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的创新和配套。简政放权不是不管,而是事后科学监管,实际上对企业的约束力更加强了。
事前放开,事后监管,让浦东新区可以顺利地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受益企业数量逐月增加。以去年第三季度为例,相关事项办证量超过一万家,增长了近三成,企业办证难问题得到缓解。
目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已经在全国铺开,从2016年以来各类市场主体的反映分析,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切实提升了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在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政府选择性执法和减少权力寻租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琶洲政务客厅,主要服务的是琶洲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这个办事大厅里,不仅有像咖啡厅一样的办事等候区,还有小机器人递送咖啡。企业来办事时,也是与工作人员面对面坐在办公桌前平等交流,人情味十足。除此之外,线上一网式办理,线下一窗式办结,遇到难事了,还有专人帮助企业实施全流程VIP服务,自助办理区也是24小时不打烊。
像琶洲这样放下身段,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这几年来不断涌现,这样理念的转变,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
根据世界银行评估报告,2016年中国营商环境和2013年比上升了18位。而2016年全国新设企业552.8万户,同比增长24.5%,日均新设企业1.51万户,新增市场主体继续呈现“井喷式增长”。
“放管服”的改革成效不仅仅惠及了企业,老百姓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变化。一直以来,各种“奇葩证明”让老百姓苦不堪言,而办证单位尤其是基层派出所、社区则是负担重重,无可奈何。像成都市锦城社区去年一年就办了1098个不同要求的证明,其中不乏像被老鼠咬伤这样难以调查、没有根据的奇葩证明。今年5月1日,成都将原来需要村或社区开具的313项证明大幅精简,取消各类证明298项,仅保留15项,明确要求凡是没有在清单范围内的证明事项,成都市各级各部门不能再要求群众提供村或社区证明。
2016年,由公安部等12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20项证明派出所将不再开具。如此一来,奇葩证明变少了,基层政府的负担减轻了,老百姓办事也有据可依了。除此之外,老百姓平时办事儿也方便不少,以前要到处跑窗口才能办下来的证,很多在自助机上自己就能完成了,一些要开的证明,也不用自己带材料了,信息存在网上,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深刻变革。中央的改革方向和路径已经非常明确:要以政府减权限权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挥,把推进“放管服”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应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工匠精神,把不该管的事交出去,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敢于出招,善于应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进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