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就《“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答问
新华社 2017-05-13
原标题: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获得感——《“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答问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文化部近日印发《“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群众文艺工作方面的首个五年规划,对繁荣群众文艺具有重要意义。12日,文化部公共文化司负责人就这一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问:《规划》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近年来,我国群众文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但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群众文艺工作还存在着创作生产机制有待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和文化部“十三五”规划,解决制约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瓶颈问题,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形成了《“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这是文化部出台的首个全面指导群众文艺工作的五年规划。《规划》的出台,弥补了宏观政策的短板,强化了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规划》聚焦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要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基层群众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引导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问:《规划》的编制体现了哪些特点,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规划》的编制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紧跟时代发展,坚决贯彻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将党中央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部署化为具体政策和项目,体现在文件中。二是把握群众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加强相关制度保障和项目设计。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把握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群众文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体制机制瓶颈。四是注重基层实践,坚持从实践出发,认真总结各地经验,综合考虑群众文艺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项目。
《规划》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按照坚持正确导向、坚持群众主体、鼓励社会参与、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到2020年,基本形成群众创造活力迸发、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文艺活动蓬勃开展的群众文艺繁荣发展新格局。第二部分从推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完善群众文艺工作机制、培育和壮大群众文艺力量、加强群众文艺阵地建设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繁荣群众文艺的20项重点任务。第三部分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经费支持、加强资源整合、营造良好环境、强化责任落实等五方面明确了繁荣群众文艺的保障措施。
问:《规划》在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繁荣发展群众文艺的根本要求,《规划》在指导思想中首先予以明确和强调。《规划》将坚持正确导向作为第一条基本原则,要求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出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巩固社会主义群众文艺阵地,推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规划》在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中强调了加强阵地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将繁荣发展群众文艺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政治引领、把关;各级文化馆(站)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群众文艺健康发展;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群众文艺阵地规范管理;加强群众文艺内容管理,旗帜鲜明地表达党的文艺立场、文艺方针,做好重点选题和热点敏感问题创作的审核把关,开展严肃的群众文艺批评,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群众文艺生态环境。
此外,《规划》在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的同时,坚决防止出现强迫命令、走过场、盲目追求“高大上”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
问:《规划》出台后,将在哪些方面发挥群众文艺工作优势,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答:2017年3月1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保障法在总则中明确,“支持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为繁荣发展群众文艺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保障法,着力从三个方面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增加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包括推出更多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和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让公共文化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是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群众文艺骨干培训计划、优秀群众文艺团队扶持计划、文化志愿者服务计划等,不断提升群众文艺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推动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广泛有效传播。(记者 周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