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总理号召,“特大型央企”转型拥抱“双创”
新京报新媒体 2017-02-21
始建于“一五计划”期间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特大型央企”。为了紧跟上市场和时代步伐,他们正在积极响应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航天科工集团打造了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搭建“专有云”、“开放云”和“国际云”平台,打通企业内外资源整合通道,推动各类企业协同创新和转型升级。
“目前,航天云网拥有入驻企业近60万户、内部双创团队2000余个,2016年入驻企业总产出超过400亿元。”这位负责人说。
2016年10月,李克强在深圳举行的“中外创客领袖座谈会”上听取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的发言后,对他们开展“双创”、融合全球资源、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表现出浓厚兴趣。
总理说:“‘双创’覆盖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不仅小微企业可以做,大企业转型升级也需要通过‘双创’更好适应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的趋势。”
李克强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初创企业、小微企业的创新,并非“双创”的全部内涵。在2015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引述海尔集团开展“双创”探索后说,双创的平台是多样的,不仅有小微企业,很多大企业也纷纷加入创新创业的行列,引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触发了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变革”。在河南洛阳矿山机械厂,总理与这家大型传统国企的“创客”群体交流,称赞他们借助“双创”推动了企业本身的升级。考察上海自贸区期间,李克强还专程来到GE中国研发总部,考察跨国大企业的“双创”探索。
总理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小微企业生存之路,又是大企业繁荣兴盛之道。”
对于航天科工集团而言,“双创”探索已经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有关负责人介绍,集团打造的航天云网已经为部分传统产业用户节省了超过30%的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60%以上。2016年,航天科工在压减传统业务和过剩能力业务近百亿元的基础上,智能机器人、自主可控网络技术产品、新材料、商业航天等新经济业务爆发式增长,不仅推动营业总收入的快速增长,更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经济”业务的加速培育。
李克强曾在一次座谈会上坦言,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觉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仅仅指服务业,或者只是电商。他随即强调:“必须明确,大企业、工业领域同样是‘双创’的沃土。要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记者 储思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