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互联网+”传统产业融合加速
新华社 2017-01-23
原标题:数字变化折射哪些新趋势?——透视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2日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与2015年比,互联网营销增长近一倍、网上支付年增长14%、三成网民有网上慈善行为等……这些数据变化的背后折射出哪些新趋势,互联网将如何进一步改变公众生活?
互联网营销增长近一倍,“互联网+”传统产业加速
报告显示,超四成企业开展在线销售与采购,“互联网+”传统产业融合加速。在开展过互联网营销的企业中,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推广的比例为83.3%,相比2015年的46.0%增长近一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互联网会在经营制度、财务、生产制造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调查时,当被问及互联网能否帮助解决各项经营管理问题时,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示认可。
“智能制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预测2017年互联网发展趋势时表示,制造业与互联网的加速融合,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趋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刘鑫说,互联网对产业的影响,最先是服务业,比如外卖、网约车等,然后才是工业、农业。未来,互联网对工业的影响,比如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等会较快地显现出来。因为互联网是连接用户和产品的,所以工业制造的产品距离用户越近,互联网对这个工业领域的影响就越快表现出来,比如生产衣服、手机、电脑等,可以给用户进行个性定制,也可以通过智能制造,降低成本,改造生产流程。
网上支付年均增长14%,钱包安全更受关注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75亿,年增长率为14.0%。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9890万人,相比2015年底增加863万人。
同时,网络安全事件仍然对大部分网民构成影响。数据显示,2016年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用户占比达到整体网民的70.5%,其中网上诈骗是网民遇到的首要网络安全问题,39.1%的网民曾遇到过网络安全事件,此外还有账号或密码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等。
“互联网金融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国家政策中一方面是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另一方面更多的是要求加强对风险的防控。”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秘书长张健表示,很多细分行业和业态都要依赖监管细则的出台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希望尽快出台网络安全监管实施细则。
在线政务服务用户2亿多,“信息红利”惠及更多人
报告显示,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2.39亿,占总体网民的32.7%,我国网民在线政务服务使用率已超过线下政务大厅及政务热线使用率。其中,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城市服务平台获得政务服务的使用率为17.2%,是网民使用最多的在线政务服务方式;其次为政府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政府微博及政府手机端。
报告显示,共有各级党政机关开通政务头条号账号(“今日头条”的政务公共信息发布平台)34083个,较2015年底增加了30062个。互联网政务服务内容不断细化,从车主服务、政务办事到医疗、交通出行、充值缴费等方面全方位覆盖用户生活。
“今日头条”总编辑夏勇说,2016年,政务头条号的弹窗推送覆盖了320座城市,其中52.4%的弹窗发送人数在1万人以内,主要包括停水停电停气信息、交警发布的路况等民生信息,以及政法系统发布的案情通报、地方政府人事任免等政务公开信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把政务信息精准推送给民众,让过去“人找信息”变成“信息找人”,让政务“信息红利”更好惠及民众。
三成网民有网上慈善行为,网络让慈善更多元
根据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有32.5%的中国网民使用过互联网进行慈善行为,规模达到2.38亿。2016年以来,中国公益慈善也借助互联网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借助网络公益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扶贫、救助疾病、残疾人群等公益行动中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募捐、公益众筹、社交圈筹款等公益新模式的出现让慈善捐助更加便捷化、多元化和透明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郝丽阳认为,互联网慈善新模式提升了公众参与公益的便捷度,从扶贫、医疗、教育等传统公益项目,也让可供资助的公益项目更加多元,促进“人人做慈善”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其次,从“免费午餐”到“冰桶挑战”筹款,一系列运用筹资新模式的公益活动的成功,展现出移动互联网在传播方面的优势,使得慈善信息能够及时、快速地传递给网民个体,潜移默化地培养网民慈善意识并推动社会慈善文化的形成。
“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慈善筹资新模式对项目质量和信息披露有比较高的要求。”郝丽阳说,包括要求筹资方对公益项目的意义、目标、预算、管理等情况一一进行说明,这就促使公益行业努力提升项目开发能力和信息公开能力,推动公益慈善组织高效、透明、可持续发展。(记者 李亚红 王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