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我国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

经济日报 2016-12-31

《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

12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

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必须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左右/年,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左右/年。考虑到当前我国煤炭产能规模已经十分巨大,加上一些在建煤矿规模也不小,煤炭去产能必然迎来一场攻坚战。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当前,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下降,供给能力过剩,手续不全的在建煤矿规模仍然较大。

中国能源网首席执行官韩晓平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目前我国煤炭产能过剩已经非常严重,而且产能供给有很强的弹性,超产能生产现象突出。从需求侧看,煤炭市场需求正在逐年下降,加之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中势必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因此,我国不仅要严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更要加快剔除过剩产能。

“严格限制新增产能背后,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主题的转变。”工银国际能源板块分析师赵东晨说,在“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的首要任务不再是跟上需求增长的步伐。目前,我国已有的煤炭产能规模已经足够匹配需求变化,产能绝对过剩的格局已经很明显。严格限制新增产能,既是从能源供需的角度出发,保证煤炭行业能够平稳健康发展,避免再度出现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也是从能源集约利用的角度出发避免资源浪费,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迈进的必然要求。

《规划》提出,鼓励在建煤矿停建缓建,暂不释放产能,对不能停建缓建的,按一定比例关闭退出相应规模煤矿或核减生产能力进行产能置换。对于因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原因确需在规划布局内新建煤矿的,应关闭退出相应规模的煤矿进行减量置换。

“对减量置换进行有效监管,关键在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赵东晨说,我国煤炭行业布局有很明显的区域性,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是行业监管能否切实落地的关键。同时,国家也应根据各地的资源和市场实际情况,制定并且事前公布公平合理的置换规则和核定标准,发挥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确保减量置换过程公开透明。

有序退出过剩产能

今年以来,国家把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作为去产能的重点。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下了很大力气,不仅拿出了专项奖补资金,更是出台了多项配套的政策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许昆林表示,根据地方和相关央企上报的数据,今年煤炭去产能2.5亿吨任务目标已经提前超额完成。

不过,与此前提出的“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的目标相比,去产能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韩晓平表示,落后的小煤矿往往存在安全生产投入少、对生态环境破坏大、监管难度大等问题。而且,这些小煤矿由于生产成本较低,容易对市场秩序形成扰乱,一直是我国能源供给的“疥疮”。因此,在化解产能过剩中,自然应该首先拿这些企业“开刀”。

赵东晨表示,不管是从以人为本、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常态”发展方向出发,还是从煤炭行业本身的健康有序发展出发,去产能都应该坚决拿落后小煤矿“开刀”。

积极发展先进产能

在部署去产能的同时,《规划》也明确,将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发展工艺先进、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环境保护水平高、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低的先进产能,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应。

“强调去产能与积极发展先进产能并不矛盾。”赵东晨表示,去产能不仅仅要实现总量控制,更要实现产能结构调整,让其向技术领先、安全环保标准达标的先进产能倾斜,这样才能激励煤炭企业主动去加强创新投入,而不是单纯地铺大摊子,最终才能提升能源稳定供应的能力。

赵东晨表示,在一定程度上讲,积极发展先进产能对于总体的去产能也有正向影响。由于先进产能大部分集中在大型企业即行业龙头手中,鼓励其发展将加快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从而给落后产能的出清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

韩晓平指出,让更多先进产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不仅能够提升煤炭的供给能力,更能形成“鲶鱼效应”,把生产效率低下的小煤矿尽快挤出市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资源获取的可靠性、价格的低廉性、利用的可洁净性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未来,我国仍然必须大力发展煤矿先进产能,用机械化换人,靠自动化减人,用煤矿智能化开采替代传统的机械化开采,推动煤炭产业升级。(记者 林火灿)

相关新闻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