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明确“一中心、四区”新战略定位

经济日报 2016-12-10

经济日报北京12月9日讯 在国新办今天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分别介绍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审议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至2025年)》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相关情况。

中部地区将成为先进制造中心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至2025年)》明确了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何立峰表示,2006年出台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给予中部地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简称“三基地、一枢纽”。 经过10年的发展,中部地区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因此,在继承原有定位基础上,又明确提出了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的新战略定位。

何立峰说,近年来,中部地区现代装备和高技术产业实现了高速持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同时,中部地区地理位置特殊,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基于各方面综合考虑,中部地区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成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中心。

何立峰表示,把中部地区定位为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就是希望通过健全新型城镇化机制和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探索出一条就地就近城镇化道路,为全国新型城镇化作出新贡献。

中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0.7%,农村人口占全国的30%,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3.8%,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国的40%,为全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何立峰说,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造基本农田,培育优良品种,中部地区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全国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何立峰说,将中部地区定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就是要充分发挥江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系列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特别是在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塑造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

何立峰说,中部地区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能力和基础条件,同时,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也具备向西部地区辐射的条件。中部地区在全方位对外开放方面必将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家细化未来5年信息化任务

在介绍《“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相关情况时,庄荣文表示,今年7月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即将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主要是指导未来5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具体的行动指南,是“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关于信息化任务的细化落实。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了6大主攻方向,10大任务,16项工程,12项优先行动和6大政策措施。庄荣文表示,《“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聚焦补齐短板和布局前沿,把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活改善等领域信息化摆在优先位置,部署开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超前部署行动、北斗系统建设应用行动等12项优先行动,明确了行动目标、时间要求和实现路径,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庄荣文说,规划还特别强调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打通入户“最后一公里”。“十三五”时期将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继续推进提速降费行动,特别是实施宽带乡村和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加快农村和偏远地区4G网络覆盖。(记者 亢舒)

相关新闻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