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解读深化医改五大热点问题
新华网 2016-04-28
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2016年医改工作的十项重点任务。4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宋其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颜清辉,介绍了2015年深化医改工作进展和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并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热点1:是否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主要投入哪些方面?
宋其超表示,财政投入是推进医改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从2009年医改启动以来,政府卫生投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6年,卫生投入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12363亿元,比2015年增长3.7%,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增幅高1.3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3731亿元,比2015年增长9.3%,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预算增幅高3个百分点。
2016年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五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支持健全全民医保体系。2016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新增筹资主要用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并加大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补助力度,对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分别按照300元、24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中央财政的分担比例分别提高到71%、57%,对东部地区的补助比例也相应提高。此外,加大力度支持扩大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积极开展疾病应急救助工作。
二是支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6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2015年的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45元,支持进一步优化现有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支持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支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卫生人员培养培训、妇幼健康服务、食品安全保障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2016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扩大到200个城市,中央财政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每县每年补助300万元,对试点城市每个城市一次性补助2000万元,对试点城市的市辖区每区每年补助100万元。此外,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支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照每人每年3万元的标准支持19万名学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即“5+3”。另外,今年还支持启动“3+2”,就是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支持首批5000名专科毕业生参加助理全科医生培训。
四是支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支持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万名医师支援农村”等各类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此外,还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
五是支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补助资金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全面落实“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另外,预算执行过程中还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年初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各项补助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管,力争使财政花的每一分钱都花出效益。
热点2:加快开展分级诊疗和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如何推进?
梁万年表示,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今年会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构建分级诊疗,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今年提出70%左右的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最少今年扩展到200个试点城市。今年将从两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医联体建设,把基层强起来,让老百姓放心去,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所以鼓励各试点城市做这方面的探索。今年会出台一个规范性文件,关于医联体建设,鼓励各地真正把医联体做实,做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关系不是松散的和为了抢占地盘。
二是实行家庭医生签约。现在大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服务,医患关系都是以疾病为中心的短暂关系,是不连续、没有责任制的关系。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全科医生签约,经过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作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但中国现在还没有那么多全科医生,真正“5+3”培训出来的合格全科医生数量不够。所以,现阶段的家庭医生签约是包括了各种类别的医生,但最终要明确的是以真正合格的家庭医生为主的签约。现在特别鼓励团队签约,包括家庭医生、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等,有条件的还可以有精神科医生、康复医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给老百姓提供连续性的服务。关键问题还在于签约后如何具有生命力?上海的做法是把大医院的一些专家号、床位号,由签约的家庭医生掌握,一开始10%,现在50%,患者需要看专家,签约的家庭医生就可以帮助转诊,老百姓就会愿意签约。在机制和政策上,让全科医生有能力、动力和权利,真正对老百姓的健康实行责任制管理,这是今年要全力推进的。这里还有很多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创新。
热点3: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将扩至200个,有何经验?
梁万年表示,做试点的最重要目标是希望它在最关键的改革领域和体制机制上要探索一条路子,要形成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归纳来看,试点城市和试点省的主要经验有四点:
第一,医改是系统工程。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每一个老百姓都和它有关系。“三医联动”是医改的魂,只要医保、医疗、医药真正地联动,改革才能持续开展下去。所以在领导体制、管理体制上鼓励和支持地方整合,实行更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进机制。另外,改革过程中,试点省和试点城市进一步细化,层层传导责任,实行责任追究、目标考核。
第二,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比如福建三明市的经验要在全国推广。它的核心是“三部曲”,第一步挤压空间,两刀下去:第一刀砍向流通领域,第二刀砍向医务人员不合理的医疗行为。第二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价格。第三步,调高的部分由医保报销。最终做到老百姓的总体负担不增加,医院总体收入不减少,医保的整体支出不增加,也没有穿底,保证财政保证可持续。
第三,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些试点省份、城市由后付制变成预付制,按照人头、病种、床日等方式预付给医院,实行超支合理分担、结余留用的政策。这种改革对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有重大作用。今年支付方式的改革要出一个指导性文件,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第四,药品流通领域改革,试点省和试点城市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对药品实行集中招标,用量换价,也就是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在省际网集中采购。例如,为落实真正的压缩流通环节,三明市实行“两票制”,一个医院进的药最多两票,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一票,从流通企业到医院一票,把流通环节大幅度压缩。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经验,包括药品的谈判,对专利药、独家品种实行谈判,降低价格。
热点4:如何调动医改主力军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梁万年表示,公立医院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将重点调动作为医改主力军的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今年着力抓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在试点文件的基础上,在全国选取若干个试点省份和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建立薪酬结构、薪酬总量并制定相关政策,使其真正符合医疗行业的特点,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二、针对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在地方的编制总量范围内核定公立医院的编制总量,推行编制备案制。除了养老,编内和编外人员的待遇执行现有的政策以外,在晋升职称、薪酬水平、学术地位等其他方面要努力做到同岗同薪同待遇。
三、进一步改善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做好医疗纠纷调解和保险机制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四、加强医务人员培养。对新增医务人员加大医学教育力度,尤其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同时,今年启动试点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对在岗工作人员,创造条件提供多种形式,适应需求的继续进行医学教育和毕业后的医学教育工作,努力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相应的能力。
另外,围绕医务人员其他需求,尽量创造条件,改变现在一些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提升积极性。比如为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就近提供公租房保障,这对于医务人员开展工作、解决后顾之忧很有意义。
热点5:医保支付下一步改革重点是什么?
颜清辉表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里明确提出要制定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在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的考虑,从支付制度的整体入手,立足保障参保人的权益,在系统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式支付方式的同时,开展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加强医疗费用控制、强化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推进医药配套改革等工作。目前正在抓紧起草文件,将会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力争尽早出台文件,更好地发挥医保支付的积极作用。(刘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