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带来新变化 吉林农民“网上备春耕”
新华社 2016-03-04
新华社长春3月4日电 鼠标一点,农资到家。随着“互联网+”悄然进村入户,给产粮大省吉林的农民们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坐在家中、足不出户,打开电脑挑挑选选,买种子、挑化肥,一幅“网上备耕图”正在广袤的吉林大地上徐徐展开。
网上备耕成时尚
在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长青村,记者见到王洪林时,他正在家中码放早上刚送到的100袋化肥。王洪林是种地的老把式,家里承包了20垧地。往年这个时候,正是他东奔西跑购买种子、化肥的忙碌期,但今年,他却不慌不忙。
原来,几天前王洪林在网上“淘”了一批化肥。没过几天,化肥就送到了家门口,让他喜出望外。
除了省事、便捷外,“网购”最让王洪林动心之处还是农资的质优价廉。“20垧地需要100袋化肥,以前在农资店买得3万多元,今年网购才不到2万元”王洪林说,“开始我也心没底,怕网购的肥效不行,到货后,一看包装上的配比我就放心了。”
记者在长青村“村淘”站看到,负责人刘洋被前来网购农资的村民团团围拢在电脑前。刘洋说,从2月22日起不到10天时间,他的“村淘”站卖出了300多吨、100多万元的化肥。据阿里巴巴数据显示,在其农村淘宝推出的首届“春耕节”活动中,刘洋的业绩目前在全国25个省份250余县万余村级服务站中名列第一。
“互联网+”孕育农资销售新变革
在吉林省蛟河市,一场由“互联网+”带来的农资销售变革也在悄然发生。
46岁的李凤芹是蛟河市新站镇新站村“村淘”站负责人,“我当过14年的妇女主任和村支书,人脉广,大伙儿都信任我,我也想让村民们得到更多的实惠。”她说。
她的货架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春耕节”宣传单,百余种农资商品供农民对比选购。李凤芹递给记者一份《还款承诺书》,“‘春耕节’淘宝推出了‘旺农贷’业务,为农民提供50万元以下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有个别品牌的化肥还提供贴息贷款政策。”
“以前备耕时,农资经销商开车到村里请村民吃饭,有的人碍于面子不得不买,吃人嘴短,遇到质量差的农资也有苦难言。”李凤芹说。层层分销的传统农资销售模式让厂家无法直接接触农民,农民也很难直接买到质优价廉的正品农资。农资零售环节成了农资造假、掺假的重灾区。“但网购农资是厂家直销,将中间商的利润返利于民,质量有保证,农民都认可。”
农村淘宝事业部运营经理徐健铭介绍,“村淘”还与当地3家有着良好口碑的化肥生产企业和农机企业开展“触网”合作,线上销售农资,线下派出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农民进行农事生产,既改变了农村传统的农资买卖习惯,在源头提升农业产业链效率,又拓宽了企业销售渠道,实现多赢。
电商筑巢盼“凤”还
近年来,吉林将电子商务作为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有力抓手重点推进。2015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吉林有8个县市入围。
蛟河市商务局局长王媚春介绍,蛟河市作为东北地区第二家落户“村淘”项目的县(市),截至目前,村级服务站运营37个,交易额880.3万元,总单量超7万单,已建成50个村级服务站。蛟河力争到2017年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村级服务站全覆盖,以此普及电商知识,培养农民网络购销习惯,突破信息和物流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采访中,农民们除了畅谈电子商务为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外,也说起了电子商务在农村“成长的烦恼”。长青村村民朱为群嫁到东北已经10多年,“现在农村网购不方便在于物流不到位,到镇上自取还要加收1元钱,我们安徽老家很多快递都会送到家门口。”
除了物流配送外,乡土人才匮乏也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短板。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迅速发展,丰富多样的业务形态亟须大量优秀的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投身到农村这片电子商务的新蓝海。(记者 高楠 姚友明)